126文学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十五章 过而改之(第1页)

冯过晋身为秀才,对于吉阳冯氏算是大喜事。

冯氏自瓦窑头迁至小骆村,历经八代百十年,白手起家,从小作坊主始一直做到时下的大规模,名下产业壮大,在信州搏下了不弱的名声,已有名门望族的气象,独独缺了正经科举入仕的族人光大门楣,终究底蕴不足。

商人逐利,本朝却重商,乃是时局所致。

定朝与那个时空的宋朝一般,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,因为北方有与它同时并立过的朝代,疆域亦与北宋相同,指的是从幽云十六州往南的地区。

此前,中原王朝展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是丝绸之路,这条商贸道路自西汉开辟以来,曾经为中原王朝创造过无尽的财富。然而到定朝时,丝绸之路已经由燕金所控制。定朝因此失去重要的一条国库来源。又加上自太宗两次伐燕失利和真宗的檀渊之盟,定朝每年要面临大量的财政支出。

为了弥补缺口,真宗更改祖宗之法,下诏允许民间自由贸易。一时间,定朝的税收立刻出现成效,仅真宗皇帝在位期间,年收入已经突破数千两白银。

定朝的商贩活跃程度,没有任何朝代可以比拟。它是一项由朝廷直接提倡的经济活动,朝廷不但鼓励百姓积极从事商贸,同时还为那些商贩适当免除徭役。从大定奇书《东京梦华录》中的描述可以看出,东京汴梁城已经具备相当完善的商业集市,所有生活生产物品,应有尽有。

以往的朝代中,朝廷抑制商贸的办法,轻则采取繁重的税收,重则直接按律令充军,定朝却不这样做。定朝对商人十分优待,为了鼓励商贸业展,出台过很多扶商助商的策略。

最大的举措便是取消坊市制。以前,商贩做买卖必须在规定的地方,决不允许随意摆摊。到定真宗时期,官府彻底放开对集市的管控,采取绝对的自由买卖,商贩觉得哪里位置好,便可以随便出摊,前提是要缴纳摊租。

其实,定朝官府对商人收取的赋税非常低,共分为两大模块,一是杭税百分之二,二是住税百分之三,两样加起来一共是百分之五的赋税。再扣去商贩的生意成本,所剩的钱财便是商人的净收入。用一句话总结,定朝对商贸的鼓励,不是依靠个体重税的方式,而是依靠更加自由的贸易,促进商贸业繁荣,用量变来引起质变。

仁宗康定年间,皇帝巡幸出游。由于汴梁城的街道上,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地摊,导致马车只能勉强单行通过。大臣建议暂时清理一下道路,仁宗不许。

是以,本朝作为商贩有着极其崇高的社会地位,一点不亚于那些修身治学的读书人,不但做买卖的赋税低、利润高,连皇帝修宫城和出行都要顾及集市正常营业。

但不管如何,“士农工商”,“商”始终地位不显。但若沾上了“官”,那便不可同日而语了。因而,大定朝的巨贾豪商不惜耗费巨资也要全力培养族中读书种子,以期从商贾世家向书香门第转型。

近年,冯氏族中很是出了几个读书种子,尤以冯过为最。其实,小七天资聪颖,过院试是迟早的事,但以舞勺之年夺得秀才功名,更是院试案,这委实给族人带来了惊喜,更带来了荣光。

庆贺自是少不了的。

九月初六,冯氏大开祠堂,由族长冯礼唐领着上六房、下六房的男丁敬拜祖宗,宣颂冯过之举,并取表字“改之”。

《礼记·曲礼上》说“男子二十冠而字”,《谷梁传·文公十二年》说“男子二十而冠,冠而列丈夫”,意思是将垂束起来挽在头顶,戴上冠,用簪把冠和髻固定在一起,然后由加冠嘉宾根据他名儿的含义起一个字,从此,就列入“丈夫”行列了。

为什么男子成年要加冠取字呢?因为名儿是父亲起的,是幼年用的;长大成人了,别人不宜呼叫他的名儿,所以得另取字。《礼记·冠义》说“已冠而字之,成人之道也。”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岁,行过冠礼并为自己取个“字”,自此即表示他已是个成年人了。

然而《礼记·冠义》还说,加冠取字,“而后可以为人;可以为人,而后可以治人”。意思是说加冠取字后一个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。能被称为真正的人,然后才可以治理别人。原来这“冠而字”并不仅仅为“敬名称字”,还另有深意。它是贵族阶层中,对一个成年男性承认并接纳为正式成员的一种表示,自此之后,便可以让他“治人”。所以儒家把冠礼看作是“礼之始”,冠礼也成为华夏礼仪的起点。

冯过自是未到及冠之龄,但却有了秀才功名,这便有些尴尬了,总得设法“弥补”一二。

这不,列祖列宗牌位前,冯过一身秀才装扮,愈衬得俊秀,端的是惹人注视。

本朝《舆服志三》记载“承平三年令士人戴四方平定巾。二十三年定儒士、生员衣,自领至裳,去地一寸,袖长过手,复回不及肘三寸。二十四年,以士人巾服,无异吏胥,宜甄别之,令工部制式以进。太祖亲视,乃三易乃定。”

本朝的生员服饰专用襕衫,用玉色布绢制作,宽袖皂缘。襕衫是生员的礼服,祭孔、祭祖、见官、赴宴等正式场合下穿着,平时着便服。承平末年,又许生员戴遮阳帽,也叫古笠,昌代称之为席帽。另,生员平时多戴四方平定巾,搭配各色花素的绸、纱、绫、缎道袍。

《三才图会》述其来源谓“方巾,此即古所谓角巾’,相传国初服此,取四方平定之意。”

冯过头戴方巾,衣着襕衫,士子气度卓然,乃为冯氏之光。

自九月初六至九月初八,冯家在小骆村连摆三天流水席,全村六百余男女老少悉数列席,更有县衙府衙、县学府学相关人(官)员到场庆贺,热闹非凡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